秋收时节,武潭镇的田野间满是丰收的图景:金黄稻浪随风翻滚,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的田间地头不见了焚烧秸秆的呛人浓烟,这得益于武潭镇创新推行的“一村一策、挂图作战”秸秆综合利用模式,为破解秸秆处理难题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探索出了新路径。
秸秆如何处理曾是困扰武潭镇农业生产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。今年,武潭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,变“一刀切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深入调研各村资源禀赋、产业特点和农户意愿,为每一个村(社区)量身定制出秸秆综合利用方案。
在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中,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或缺。嵩辉科技作为武潭镇的龙头企业,以秸秆为燃料,自投产运营以来累计收储秸秆达6.31万吨,预计2025年将收购3.8万吨,为全镇秸秆提供稳定的收集、储运和消纳渠道,以产业化思维推动秸秆 “变废为宝”。
武潭镇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
走进武潭镇各田间地头,一幅幅清晰明了“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”格外醒目。“有了这张图,就像有了作战地图,全镇秸秆的‘家底’在哪、怎么‘消化’、谁负责、进度如何,清清楚楚,我们调度起来心里有底,推进起来更有方向,效率大大提高。”武潭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胜华指着作战图介绍道。目前我镇“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”已精准覆盖到22个村(社区)的每块田块。同时,全镇依托 6 个秸秆综合利用服务主体发挥引领作用,并制定鼓励性的奖
补方案,推动片区内共享技术、共用设备,形成了“协同作战” 的强大合力,高效推进秸秆打捆离田作业,预计可增收近100万元。
要让秸秆综合利用真正落地见效,离不开农户的理解与参与。为此,武潭镇通过“线上 + 线下” 相结合的方式,持续加强宣传引导:线下入户发放宣传资料、召开屋场会,让农民直观地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操作流程与实际效益;线上则借助村微信群、短视频等平台,普及秸秆禁烧政策与综合利用知识。通过多维度宣传,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,从 “要我参与” 转变为 “我要参与”。与此同时,武潭镇还组建了4支巡查队伍采取 “分片日常巡查 + 全域机动巡查” 的模式,开展全天候应急巡查。,对群众焚烧秸秆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政策宣讲和教育引导,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现象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发放告知书8000余份,召开屋场会60余场。
琅琊社区屋场会现场
来源:武潭镇
作者:罗彬城 蒋雯倩
编辑:刘琦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taojiangnews.com/content/646943/59/152809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