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二|美景美人,何止一百
☉熊东邀
庚辰本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薛宝钗的《咏白海棠》诗中,脂砚斋有一个双行夹批:"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,讽刺时事,只以品行为先,才技为末。纤巧流荡之词、绮靡浓艳之语一洗皆尽,非不能也,屑而不为也,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。"
脂批的"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",是否真实存在呢?
真是无巧不成书,世上确实存在一部。这就是近年来偶然发现的曾任廷《南窗百美人词》,虽然不是出现在小说中,但年代之接近,也足以让"红迷"们惊喜莫名了。据民国己巳(1929)年《益阳曾氏支谱》载:"曾衍楠,字嗣楠,号任廷,优廪生,学优品醇,有功谱牒,手著《南窗杂菹》行世。清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十五卯时生,乾隆庚子三月二十五未时殁,葬响水坝栗家山庚向。"换成现在的说法,即曾公生于 1723年,卒于1780年,是桃江县灰山港镇人,另有《南窗杂菹》传世,收文赋三十三篇。
既知其人,可论其词。这一百美人词用的词牌十分讲究——《醉红妆》,调见宋代张先《张子野词》,因张词中有"一般妆样百般娇"及"郎未醉,有金貂"句故也。《词律》卷七、《词谱》卷九俱列张词,双调五十二字,上片六句四平韵,下片六句三平韵。《历代诗馀》卷二十三又说:"一名《醉红楼》,一名《双燕儿》。"以女性为题材,反映世风民俗,这在历代诗人词家集中并不鲜见,但像《南窗百美人词》一样数量多,又限“美人”为题的,却绝对独一无二,这也是曾任廷对传统诗词的一大贡献。
就内容而言,该书主要分为四类:
一是以人体五官为题。《南窗百美人词》中有五首完全涉及人体,如《翠眉美人》《丽目美人》《半面美人》《纤指美人》《纤趾美人》,妖而不媚,艳而不俗。以《醉红妆·翠眉美人》为例:"弯环巧斗锁星眸,似蟾光,恰一钩。却嫌粉黛掩风流,凝峰翠,尽轻柔。伤春不合上眉头。皱无力,觉娇羞。试把菱花窗下展,能着得,许多愁。"句句涉眉,然娓娓道来,不觉弄巧。
二是以梳妆服饰为题。爱美之心,向来人皆有之,尤以女性为重。抛开原始时期的纹身、绘面不谈,商周就已经有了女性涂脂抹粉的文献记载,魏晋南北朝不断创新,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,眉型、唇彩、发式、衣饰等等,无不争新斗奇。明代杨慎《丹铅续录•十眉图》即载:"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。一曰鸳鸯眉,又名八字眉;二曰小山眉,又名远山眉;三曰五岳眉;四曰三峰眉;五曰垂珠眉;六曰月稜眉,又名却月眉;七曰分梢眉;八曰逐烟眉;九曰拂云眉,又名横烟眉;十曰倒晕眉。"一个简单的眉毛,就可以画出这么多花样,这在《南窗百美人词》中也有体现,《画眉美人》(其二)曰:"蛾眉偏向笔尖生,羡春山,翠欲盈。张郎绣阁忒多情,添螺黛,色青青。谩夸新月半空横,分八字,最娉婷。不数花钿痕上贴,休懒画,负卿卿。"词中提到了张敞之典和"八字眉"。其他如《晓妆美人》《新妆美人》《素妆美人》《道妆美人》《戎妆美人》《戴貂美人》《镜中美人》均属此类题材。
三是与器物方位相关。古代日常使用的器物,除了必不可缺的实用性外,其实更多的是对天地万物、自然界的观照而打造的艺术品,将之与自己的生活习性相互融合,就容易达到物我合一的理想状态。而古代女子养在深闺,一旦与这些器物朝夕相处,更会映衬出一种"相看两不厌"的独特美感,这种美是物与人的浑然忘我。如同现代的女子照相,总喜欢站在某个器物之旁,让它为自己增添一分独特的气息。曾公显然是深谙此美的,故其集中相关者多达二十余首,如《对面美人》《背面美人》《楼上美人》《墙头美人》《帐中美人》……其中《舟中美人》云:"一帆兰叶渡前津。见芳容,迥出尘,将花点靥月为神,疑苏小,拟朝云。宫妆彩袖倚斜曛,能销尽,阮郎魂。命合红鸾惊眼里,休负却,画船人。"紧扣"舟中"两字,而且风神俱足。
四是以日常琐事为题。在大众的眼中,古代女性因为受三从四德和纲常伦理的约束,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。其实,在不同的朝代,社会环境风气有所不同,开放程度也因时而异,女性的日常生活也时常表露出丰富多彩的一面。一些留名后世的女子,大多通文达礼,对琴棋书画、机杼女红都倾注了大量的热情,因此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更多的只是规诫之辞。在《南窗百美人词》中,相关的题材表现得尤为特出。既有妇职——蚕桑纺织类的,如《刺绣美人》《裁衣美人》《织锦美人》《采桑美人》;也有手工劳作类的,如《浣纱美人》《采菱美人》《采苹美人》《采莲美人》《采茗美人》;更多的是一些文化娱乐活动,如《题诗美人》《写简美人》《酬韵美人》《弈棋美人》《妙舞美人》;又如体现闲情逸致的,如《烹茶美人》《扑蝶美人》《秋千美人》《玩月美人》等等;其他像《踏青美人》《送别美人》,则略微提及了古代女性的社交活动,只是所占比例不大。
该书清丽明快、积极健康,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热爱,也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。《南窗百美人词》是该体中的集大成者,更是佼佼者。它除了较高的文学性、史料收藏价值外,在民俗研究上也有较大的发掘价值。这样一部最初出自桃江人之手,最终又赖桃江人的呵护才不致湮没的词稿,可以说是"桃花江是美人窝"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的佐证。
前些日子,承蒙桃花江文化研究会、桃江县楹联学会诸子托月宇转致此书,邀我作序。余曾数至桃江,其间水软山柔,皆有所见;而人物钟毓其间,得其灵秀之气,外美而内慧,亦自然之理也。今读此书,更有所证。美景美人,交相辉映,何止一百也哉!故乐为之序。
(熊东遨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、鲁迅文学奖评委、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)
来源:桃江县桃花江文化研究会
编辑:莫斌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taojiangnews.com/content/646847/57/13627265.html